陈金雄:互联网医疗的最佳解读

时间:2017-06-27 14:51:00来源:健康界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医疗在经历了几年的蓬勃发展后,发展路径和边界依然并不明确,政策、标准、规范均存在不少空白地带。

伴随着规范缺失和法律空白而来的,是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本质的热议。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许多人争得面红耳赤。

互联网可以颠覆医疗业务环节

经过时间和资本冲刷后,“互联网+医疗”本质是医疗的观点渐成行业主流认识。

这与知名医疗信息化与医院管理专家陈金雄一直坚持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看来,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工具,只能起到提升、优化作用,“‘互联网+医疗’本质还是医疗,实现新医改目标,主要还得靠机制体制创新。”

不过,他指出,尽管这种认识符合医疗实际,但却存在局限性。“互联网颠覆不了医疗的本质,但是却能颠覆医疗中的很多业务环节。”陈金雄举例,“数字化+照相”相结合的数码相机,本质还是照相,数字化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起到提升和优化照相的作用,但却彻底把胶卷颠覆了。

“医疗不能颠覆,难道现有医疗当中的不存在像胶卷的一些业务环节吗?”。

事实上,作为救死扶伤的行业,医疗不仅具有服务性,还具有浓郁的人文性。不过,囿于制度、体制等障碍,当前的医疗不少行为已违背其本质,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如过度追求体量,不注重患者体验等。“这与医疗的本质不符。”陈金雄指出,医疗的本质应该注重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注重用户体验。

“所以恰恰是互联网医疗将颠覆掉许多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规范,如以医院为中心,以疾病为核心,还原医疗的本质。”

这些业务正在被解构

不合理之处,正是互联网医疗的机会所在。

事实上,经历近几年互联网医疗的冲击后,大部分医院内部的一部分业务、流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解构。具体有三个方面:

其一,连接方式移动化。以往医疗机构的一个职能是连接患者和医生,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到医院执业。“这种就医方式正在被互联网解构,完全可以移动互联网化。”

其二,医疗业务协同。在陈金雄看来,医院的第二个职能是医疗业务协同,互联网医疗能使医院的业务协同更加广泛,业务效率更高。

其三,医疗责任主体的变化。陈金雄指出,医院是医疗责任主体,总有一天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可以成为责任主体。

医院为何要发展互联网医疗

业内人士知道,传统上,公立医院是没有渠道的,但没有渠道正是医院的渠道所在,因为大型公立医院根本不愁没有病人,也就无所谓渠道一说。

这种现状正在被打破。

在互联网医疗的促进和分级诊疗政策推动下,大型公立医院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解决,疑难杂症要转诊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没有渠道的“渠道生存法”已然行不通。在陈金雄看来,这是医院新的渠道对旧渠道颠覆的必然趋势。因此,医院要学会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分级诊疗的渠道,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面对此趋势医院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聚焦医疗质量、服务体验、医疗价值等核心。

不只是医院,陈金雄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医生也需要打造自己的口碑,并形成生态链。

旧渠道已死,面对新的渠道,医院该何去何从?陈金雄表示,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正是未来医院的新渠道所在,在互联网潮流下,医院要更多地学会建渠道。“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建立自己的渠道,并形成生态链,没建立渠道的医院,口碑和服务体验可能受到影响,难以吸引患者了。”

如何理解互联网医疗

与互联网医院合法性备受争议一样,对于互联网医疗,许多人也争论不休。

如何定义互联网医疗,行业内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导诊、分诊、线上健康咨询等都属于互联网医疗;另一派则坚持,只有涉及到院内的核心诊疗环节才能称为医疗,互联网医疗也不例外。

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哪种才是互联网医疗的最佳解读?

陈金雄指出,想要正确理解互联网医疗,必须站在医疗业务的本质上理解。在他看来,涉及医疗本质的业务是诊断、治疗,外加护理、康复等辅助性业务,而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环节,都需要依据证据。

“证据是诊断的前提和基础,证据是否充分决定诊断是否正确,诊断是否正确则决定治疗结构和过程,证据要求真实全面,及时量化动态。”

传统上,诊疗需要医生与病人面对面交流,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医学症据的采集,获得充分症据后再对患者进行治疗。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面对面采集证据现状正在减少,辅助检查检验的证据的采集远远超过面对面的证据的采集。

陈金雄指出,既然医疗是基于证据采集展开的,面对面交流的本质是为了获取医学症据,通过智能穿戴等设备,互联网一样可以采集证据甚至更好地采集患者证据。因此,互联网问诊在症据采集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治疗、康复等环节。证据不够则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做检查检验,一是面对面进行问诊。因此不要把互联网医疗与面对面诊疗对立起来,其实完全可以形成很好的协同关系。

不过,他指出,互联网医疗能不能解决看病问题,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才是根本。“医学证据充不充分,能不能支撑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最后的决定权在医生,这些都需要以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支撑。”

互联网医院需要怎样的信息化基础

公立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往往与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与医疗信息化交织在一起。“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要做好,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也一定要做好,如果信息系统做不好,互联网医疗很难做好。”

认识到位后,接下来就是实践。

为此,陈金雄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以医嘱为主线,把包括患者流、医嘱流、费用流和物资流的整个业务链和数据链打通,“这对开展互联网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他看来,一家合格的互联网医院必须具备网上诊疗系统、医患服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等4个系统。

此外,还包括云端服务系统,“所有跟患者服务有关的内容慢慢移向云端。”

不过,单纯地靠技术显然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在陈金雄看来,相关组织机构的变革在互联网医院构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组织机构不变革,基本上很难做好。”

相对当前传统医疗模式占主导的医疗常态来说,陈金雄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等将更深入地参与到医疗服务提供过程中,“这将是医疗的新常态。”陈金雄预测。

©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